首页 > 意见建议 > 正文

甘肃团代表建议:将甘肃建设为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7-03-09 09:53:20

  3月7日,甘肃人大客户端、《人民之声报》记者从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甘肃代表团了解到,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以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建议,要求国家支持甘肃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建议中说,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域广阔、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上风上水”的独特自然条件具有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明显的比较优势。经过多年发展,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现代制种、啤酒大麦、酿酒葡萄、蔬菜等,已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为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托这样的有利条件,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筑国家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建议中说,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宜性农业,提高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匹配度,构建科学合理、专业化的区域生产格局。
 
  建议中说,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也指出,要发挥耕地、气候资源多样性特点,发展多元化特色农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地域特色明显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议中说,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农产品刚性需求稳定增长,特色农业规模优势凸显,我省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条件,成为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有利因素。
 
  一是独特的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农产品生产具备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的优势。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错带,农业用水来自祁连山冰川融水和黄河、长江上游干支流,空气洁净,土壤未受工业生产污染。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农作物生长期病虫害少,农业化肥使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统计,我省张掖市亩均化肥使用量是全国平均使用量的60%,接近发达国家使用量安全上限;亩均农药使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足发达国家亩均使用量的40%。独特的水、气、土资源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二是特色优势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河西地区已初步建成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粮、棉、酒、瓜果、蔬菜、制种等六大主导产业;中部地区已初步建成了沿黄河谷川道区的蔬菜基地和马铃薯、百合、中药材、肉用羊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淀粉、蔬菜、百合、肉类、中药材等五大主导产业;陇东地区已初步建成了苹果、杏、烟叶、肉牛、油料等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果、菜、烟、肉等四大主导产业。陇南地区已初步建成了以干鲜果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干果、食用菌、中药材等三大主导产业。甘南、临夏地区的草食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了以牛羊肉、皮毛、乳品为主的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甘肃省马铃薯、中药材、草产业、现代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发展居全国第一,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3%,全国50强制种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在我省落户。当归、党参、红芪、大黄等四大名贵药材销往台湾、香港、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市场。脱水蔬菜、番茄酱、果酒果汁、优质小杂粮、油橄榄、食用菌、食用百合、球根花卉等地方性特色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部分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
 
  四是绿色有机品牌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甘肃省发挥比较优势,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近100个,有机食品认证8个,产品产地监测面积达20万亩,建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达到321家,绿色食品产品数量64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500多个,培育壮大了如莫高、威龙葡萄酒,田园、祥宇橄榄油,花寨小米,华瑞农业,安多牦牛肉等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全程质量追溯企业4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产品6个,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五是特色优势农业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多年以来,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带动作用明显。全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20个(其中国家级27个、省级368个),龙头企业固定资产533亿元,销售收入800.6亿元,已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在全省特色农产品发展中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作用,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的生力军。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超过1万个,带动农户总数300多万户。省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办法。目前,全省已创建认定的县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856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700多家(其中国家级304家、省级989家),通过示范创建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度高、有自主品牌、规模大和实力强的示范社,带动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跨越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代表们在建议中提出,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明确,将建设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并列入2017年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目前,已启动规划报告论证编制工作。甘肃省将把该项目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重要抓手,纳入生态环境大系统统筹谋划,作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议农业部帮助甘肃省科学论证工程规模、实施范围和建设方案,并将我省列为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试点省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现有投资渠道内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其他相关部委出台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配套扶持政策。张孝峰